服务热线:
020-83705399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天域行官网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886号安华汇公建楼16楼

电话:83705399

企业邮箱:grid2016@gzgrid.net

详细介绍

 
信息时报|GRID执行院长江浩:十年城市更新 广州砥砺前行



作为中国南部最大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广州正蜕变成一个创新之城、机会之城。从只有一条窄窄的芳村大道到路网纵横,从昔日满眼的村民小矮楼到高楼林立,成为广州城市大发展的一个缩影。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执行院长江浩作为一个外来“知识分子”,在广州生活和工作十二年,和每一个本土人士一起,感受着这片区域的每一点变化。 

“四大历程”铸就十年城市更新

  广州城市更新发展已经历十年之久,江浩认为有四大历程。首先是2008至2012年,广州迈入先行先试,需求爆发阶段,这个阶段特点是改造是以拆除重建的房产开发思维,对产业导入和运营关注较少;第二个阶段2012至2015年的应储尽储,自改受抑,阶段特点是土地收储连片改造,开始有一些“腾笼换鸟”;第三个阶段2015至2018年的适度放开,重视产业,提倡全面改造+微改造,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最后是当下的产城融合,常态更新阶段,更加注重产业升级互促有序共进,城产人文融合发展。

  江浩曾在德国生活过,也研究过欧洲城市更新史,就国外德国鲁尔工业区、日本横滨未来21区、法国南特岛、重工业城伯明翰等城市更新项目发展历程来看,江浩认为,产业升级是城市更新的内生动力。

  早在2009年,江浩就提出,“产业改造应是‘三旧’改造的核心”。经过几十年快速发展,广州并非一张“白纸”。他认为,广州的城市更新改造并不应该是一种摧枯拉朽式的、推倒重建的“革命”,而是一种“改良”,在尊重已有的土地和建筑物业等特性的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引入更有活力的新产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城市更新应作为城市规划的“总参”,注重需求摸查,以需定供,打造优质产业项目,提升城市发展内核动力。
智库助力广州城市更新砥砺前行

  城市更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是广州这座中年城市发展至今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于湾区的其他城市,广州的城市更新体系注定更为复杂和多样,需要注入更多的智慧。

  江浩始终认为,城市更新需要智库先行,引导项目更智慧、更合理、更规范地推进。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通过多年实践,总结了一套城市更新项目推动思路——“五位一体”全链项目谋划思路,通过现状分析、产业谋划、空间规划、实施路径和资源对接的“五位一体”前期方案整合,推动项目以需定供,快速落地,目前已推动了如广州设计之都、花果山超高清产业特色小镇等一批项目落地。

  “编制优秀方案,辅助项目落地,协创行业生态”是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的愿景。江浩认为,城市更新是一场大戏,这个戏刚刚拉开,应该说2020年才开始正式起来,我们都是戏的演员,都在找自己的位置。“我们相信广州城市更新大幕才拉开,我们愿与更多智库一同助力。城市更新砥砺前行,有大势可大为!”

城市更新需要“快载体”

  在城市更新的实操中,现阶段最需要什么?“快载体!什么叫快载体?比较快形成规模的载体,而不是纯粹的讲故事。”江浩认为,湾区的风口经济正在形成,推动无限商机,有外来需求、成长需求和拆迁需求等,如此丰富的需求促使政策要“微创新”、要有“快载体”、要快速转变。“往往是一些小动作,反而能够带来大效益,所以江浩们推动的是留用地、村级留用地改造、包括厂房改造项目。”

  近年来很多房地产企业开始参与城市更新,对此,江浩认为这是存量时代倒逼房地产行业创新发展。“1992年我刚刚到广州,那时候房改还没有结束,那时建房子很有需求,那个叫作‘九十年代存放式建筑发展’。第二阶段是商住产品极致化,当时星河湾、一些大企业可以把住宅产品做到极致。第三个阶段,十年前广州的房地产强调的是精准定位,那时候等于‘房+地+商’。到了第四阶段,我心目中的房地产应该是‘产+地+房’。大家可以看到永庆坊的万科,大家都在做改造,房地产的目标不是只卖给老百姓,而是应该资源整合。”


关于城市更新的10个观点

  1

  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有需求。大湾区正在经历一场由产业内容推动空间形态更新的供给侧改革,城市更新与产业协同融合将带来巨大的新动能。

  2

  甦式更新是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要路径。并不是所有的城市更新都需要大拆大建,广州作为千年商都,需要“绣花功夫”激发新活力,老城才不失传统优雅,而又富有生机活力。

  3

  广州城市更新迫切需要智库先行,片区高端谋划和务实研究都很重要,先谋势再谋事,智库需要做好研究谋划推动一体化。

  4

  广州传统与新兴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是趋势。有供给、有需求、有政策、有趋势、有企业,广州正在全面进入产业时代,急需推动传统与新兴产业互动融合发展。

  5

  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转型、转移、转行。广州专业市场转型迫在眉睫。三分之一转型,三分之一转移,三分之一转行是现状也是发展思路,需要市场和政府共同努力配合。

  6

  地产+产业有需求有逻辑。地产+产业有逻辑,城市更新项目很难复制,需求差异,百花齐放,需要地产商减号产业朋友圈,政府配套出政策。

  7

  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是做大做强产业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场流转大势所趋。

  8

  存量时代产业园区提质增效是非常必要的。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和载体,已成为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促进产业聚集的主要阵地,急需引导产业集聚、创新发展。

  9

  在大湾区风口经济下,村级工业园改造将为城市发展提供一批产业快载体。

  10

  旧村改造应更智慧从容有序。旧村改造不能一会儿一窝蜂,一会儿冰窟窿,需要资本到位诸葛先行,呼吁政府统筹,有序推进。


来源:信息时报 (文/李东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信息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

天域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