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20-83705399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天域行官网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886号安华汇公建楼16楼

电话:83705399

企业邮箱:grid2016@gzgrid.net

详细介绍

 
【GRID行业建言】广州设计行业研究及发展建言,广州产业研究系列分享(七)


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GRID),是广佛首家城市更新领域产业研究谋划和资源整合对接的专业化机构。


前言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广州“文化创意之都”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形成若干具有中国风格和广州特色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流派,全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建立。


方案围绕工业制造再创新优势、商贸服务优化业态、科技文化双向融合、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产业内涵开发、都市农业挖潜升级、健康文化服务推广、体育产业拓展空间、文化产业升级提质九大方面展开主要行动。


GRID团队通过大量的行业调研以及参与实际案例,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并于本文进行分享。


目前,设计产业在国内尚未有统一权威分类,其核心层为工业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行  业  趋  势

设计产业已经从依附型产业转变为引领型产业,是其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广州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发力设计产业。

01

提升产业附加值

设计产业对其它产业尤其是传统工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创新,提高市场占有率,树立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02

促进产业融合

设计产业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引擎,设计产业产业融入高新技术之后,设计产业的渗透性和扩散性进一步加强,把原来的传统产业高端化,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03

推动产业集群

设计与文化、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推动相关产业在特定地理空间的集聚,并促进新的产业集群形成。

04

更多设计企业落户广州

与设计产业密切关联的文化创意产业,其企业数量和产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未来有更多企业需落户广州,从空间布局上来说迫切打造广州的设计产业集聚区。


广  州  现  状

      

设计产业化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同时设计必须从依附时代进入引领时代。

1

企业数量较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截至2013年初,广州设计企业达2100多家,设计产业直接创造产值约165亿元。近几年企业数量及产值一直保持增长态势。(数据来源:《将广州国际设计周发展成为全球设计产业风向标》)

工业设计

发展现状:截至2016年12月,全市共拥有工业设计相关产业园区30多 个,工业设计拉动全市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还有50多所大专院校开辟了工业设计专业,“广州设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建设成果:率先建立第一个工业设计实体机构、率先建成第一个工业设计产业示范基地、率先培育第一大工业设计企业、率先打造目前全国唯一获得国际三大权威设计组织联合认证的大型国际综合性设计展览活动“广州设计周”。

独特优势:拥有泛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加上多年稳居全国前列的综合经济实力,广州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与国际接轨。


视觉传达设计

历史地位:广州是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产业的发源地和高地。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产业都在广州开始萌芽和繁荣,上个世纪90年代是以广告设计为代表的广州视觉传达设计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

发展现状: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是广州视觉传达设计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动漫设计、信息设计等新兴视觉传达设计产业正在广州蓬勃发展,但近年被北京、上海等城市超越。

发展优势:濒临南海、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历史悠久、开放包容的文化优势;繁荣稳定的经济优势;名校林立的人才优势。


建筑设计

发展现状:2016年,建筑设计企业近千家,产值184亿元。广州建筑设计行业每年度进行权威的“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此间涌现出一大批特别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项目,为广州的建筑设计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2

设计资源分布有聚有散不均衡

设计企业和设计教育科研机构主要在内环路以内的中心城区集中分布;设计企业多依托设计科研教育机构资源,在其周围集聚。

3

整体竞争力较弱

相比北京、上海等设计之都,广州仅在教育支出、人均产值、互联网普及、图书馆数量、产业结构、设计人员增长等方面处于中上水平,其他方面竞争力均较弱,迫切需要设计产业集聚项目带动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


发展痛点

1. 设计服务行业整合度较低

整体分布呈现“小、散、缺”特点。对比佛山、顺德、中山等珠三角工业设计集聚区,广州工业设计暂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广州设计产业重点区域(白云、海珠、越秀、天河、荔湾、番禺等)设计企业集聚规模较小且分散。


2. 产业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已有政策不全,专项政策缺乏。设计产业相关政策不够详细,难以落地,且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融资贷款和人才引进等具体激励机制;同时,缺乏专门针对设计产业出台的政策指导文件和行业管理办法。


3. 产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

设计产业高端人才匮乏。扶持政策不到位导致人才外流北京、深圳、上海等地;设计人才多从事平面、广告设计,工业设计人才较少。

设计产业市场不够规范。尚无专门协调管理整个行业发展的政府部门或组织;行业规范未形成。


4. 自主设计创新能力不够

短视效应严重。广州大多是设计企业为中小型企业,产品设计多停留在抄袭、模仿或购买别处核心设计。

跨学科的知识累积和再创造能力不足。设计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广州设计教育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还有欠缺。


项  目  参  与


GRID全程参与,设计之都项目产业策划

 引设计产业聚集,擦亮广州设计名片


随着城市发展推进,黄边片区在TOD引领区域发展的作用下,城市价值日益提升,黄边村集体对于工业园改造的意愿与诉求也愈发强烈。

2017年政府开始统筹设计之都项目的全面推进工作,明确了黄边村工业园是以打造白云区新兴的价值创新园区为目标的改造项目。目前设计之都项目在政府主导下,经历了产业研究谋划、国际设计竞赛、控规方案优化等一系列的前期技术阶段。下一步将以政府引导,结合村集体意愿重点开展项目投资与产业运营商的遴选工作。


GRID全程参与,产业谋划推动项目落地

GRID项目团队迅速高效,在2017年9月完成项目前期产业研究和策划成果。产业研究报告和产业策划成果是指引广州市举办设计之都国际竞赛的重要参考性文件。

2017年11月,在GRID的积极推动下,国际竞赛顺利召开,设计之都已经成为建设广州设计创意产业的核心引擎,将大力推动项目落地,积极发挥项目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区域影响力,也将为广州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设计之都”称号提供强劲助力。


广州设计之都,设计依附向设计引领的迈进

1、助力广州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 

作为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 CPU,广州设计之都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获得“设计之都”国际性城市称号,并将全面提升广州文化创意影响力和文化输出,发挥创意产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促进广州与世界各城市之间在创意产业发展、专业知识培训、知识共享和建立创意产品国际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2、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对广州智造2025具有重大意义 

设计之都未来将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包括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将带动白云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广州特色设计产业高地,集聚珠三角设计产业,建设“中国制造”试点示范的一线城市。

广州设计之都,湾区设计殿堂

广州设计之都的总体定位为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CPU,发展目标为打造广州价值创新园区和国际设计品牌摇篮,将其打造成为功能复合、配套完善、产业集聚、创新突出、创业活跃的价值创新设计产业园区,并全方位为设计、科技创新企业与人才提供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打造国际品牌摇篮。

未来将打造成为“华南首个‘一带一路’设计服务贸易中心”“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设计产业集群”和“广州首个B2B设计服务共享平台”。为广州打造成为“联合国创意城市设计之都”提供强力支撑,带动广州整个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



产城融合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打造国际设计标杆

广州设计之作为白云区政府高度重视的项目之一,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广州设计之都”作为传统工业园向产城融合园区转型升级的项目,有望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将为广州城市更新实施探索提供宝贵经验。

另一方面,项目是整合产业集聚发展的先锋项目,将成为打造设计全产业服务链条的综合项目,改变广州设计企业分散局面,项目落地将对提升白云区区域形象,促进白云区产业,特别是化妆品、皮革皮具、服饰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拉动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各方助力推动下,项目将成为广州特色设计产业的总部基地,珠三角规模最大的设计产业集群,具有区域引领性意义和宏大的发展前景。


发  展  建  言

GRID通过对广州设计行业的调研和广州设计之都落地谋划的深度参与,在GRID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广州设计行业行业发展给出如下观点与建言:


打造示范项目,引领广州设计产业向“四化”发展


推动设计服务贸易化、产品化,促进成果展示与转化


  • 成立或引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机构,搭建国际平台。

  • 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供需平台,打破空间限制,链接全球设计服务供需双方。


面对新生态,确立大设计理念明确大设计新生态下的战略路径


1、新生态下,基于数据、用户、人才、资源的大设计发展理念,将会带来行业内企业多样化的发展战略路径;大设计是“设计+”的概念,是市场化背景下,细分行业之间联合发展。

  • 产业化下,设计与产业的融合,是连带着产业的综合发展,设计可以为产品带来高附加值,设计与产业结合,才能够体现设计的商业价值 。

  • 资本化下,设计与资本的结合,以设计为主的全生命周期业务模式 。

  • 国际化下,设计的跨地域、跨国别发展 。

  • 信息化发展下,智慧城市建设下设计与数据的结合,智能建筑、智能家居下设计与智能的融合 。

  • 绿色化下,设计应关注环境、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与环境相融合。


 2、未来,在大设计·新生态下,企业的发展战略路径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面

  • 专注于设计能力的提升,打造精品设计企业,聚焦设计精专化,不断提升设计能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设计服务,提升设计品牌。

  • 将设计咨询业务作为工程建设产业链的价值环节,并延伸开来,从设计、咨询向前后端延伸,或者跨业务领域延伸,拓展业务范围。

  • 打破工程建设各个产业环节壁垒,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价值,整合集成资源,打造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能力。

  • 在网络式发展下,构筑以设计院为核心的商业生态圈和产业平台,整合多方资源和优势,建立互利共赢的商业生态和产业平台,打造产业极。


打造“设计+制造业”生态圈
  • 在一个产品的诞生过程中有8大环节:市场调研、头脑风暴、工业设计、研发、开模、生产、组装、销售。

  • 解决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转型过程遇到的创新产品成功率低、产品定位难、挑选设计公司难等问题。


GRID相信,“设计+制造业”生态圈将会成为广州旧改的一大重要模式,通过设计产业的集聚地,全面引领广州市统行业探索品牌化的发展路径,实现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相关信息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微信公众账号

天域行小程序